清代皇帝的用膳习惯与百姓有着显著的区别,其饮食管理体现了权力结构和社会等级。御膳茶房负责宫廷饮食,分例制度确保后妃按等级享用定额食品。清宫烹饪重视祖制,菜肴配伍及烹调方法程式化,如八宝鸭不可随意更改辅料。
每日,皇帝一日两餐:早餐在6至8时,晚餐在2至4时。在用餐前,必需查阅膳食清单核查点菜。所点菜品若无特殊说明,每次都需预备。此外,还设赏赐几案,以备皇帝赏赐。他人可得剩余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节俭的皇帝,如乾隆,对于鸡蛋也觉得奢侈,因为其价值高达10两白银。而到了光绪年间,一只鸡蛋价格已达30两白银,这些数字反映出内务府的巨大开支。
总结来说,清朝皇帝的饮食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结构,也展现了官员对财政开支严格控制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