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仁导演黄梅戏龙凤奇缘在社会舞台上绽放

我,孙怀仁,于1950年进入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通过严格的训练开始了我的表演之路。在1958年梅兰芳来访安徽期间,我观看了她主演的黄梅戏《打焦赞》,深受杨排风一角的印象。梅兰芳不仅对我的饰演表示赞赏,还亲自指导我化妆,并教会了挑花线的动作,这些经历至今仍让我铭记在心。

随后,我加入了黄梅剧团,不仅扮演过多种角色,如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和娃娃生等,而且在与严凤英、王少舫等艺术家合作时,也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经验。

1980年,我进军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行深造。在那里的学习中,我系统地掌握了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并且积极参与自编、自导、自演项目,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我留学一年后返回剧团,便开始筹备赴港巡回表演节目,并顺利推出了《龙女》、《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这三部作品,这三个剧目被誉为“马兰三部曲”,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我个人创作中的重要篇章之一。作为一个出身于表演领域的人,我在导 演工作中特别注重了解和满足演员们需要什么,因为我知道自己曾经是如何需要指引才能成长起来。而现在很多话剧导 演虽然擅长人物分析,但往往难以提供具体帮助给那些技能尚未成熟的新兴青年艺人,而我则始终致力于帮助他们找到塑造角色所需的手段,从而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心灵伴侣。

退休之后,即便如此繁忙的一生结束,但我的思考依然围绕着黄梅戏艺术的未来展开。我坚信,要想让黄梅戏得以发展,就必须始终牢记观众需求,让观众能够自然走入剧场,舒适坐下,最终喜爱上这个美妙又古朴的情景。创新当然是必要之举,但我们不能丢失掉这些精髓,不应偏离本真。这就是我站在承前启后的位置上,为传承与革新黄梅戏做出贡献的一份心声——先跟严凤英和王少舫学艺,再去指导马兰和吴亚玲,又为小梅花排练。此刻,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有新的故事等待着去发现并讲述,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最初触动我的杨排风形象,以及那位伟大老师手中的每一次点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