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峰书法家有趣的小故事简短版一支笔的历险记

我和赵俊峰的相识,更多的是通过电话和微信的交流。2014年2月中旬的一天,美丽晋城“兰花杯”书法美术作品展在山西省美术馆开展。在开展仪式上,我与赵俊峰相识,他面目眉清目秀、性格内敛沉稳,字如其人。我记得当时他的作品写的是一件草书。一次,赵俊峰打电话,向我咨询往《笔阵图》发表文章事宜。还多次在微信里交流,比如启功先生有一件书法作品,存在笔误,通过微信沟通取得了共识。

去年6月,晋城市成立硬笔书法协会,赵俊峰和我约稿;一个月后,我收到《晋城市首届硬笔书法作品集》,拙作放在了卷首。虽见面不多,但感觉赵俊峰是一个热衷于书法的青年,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书法艺术的真理,而且性情率真、为人谦恭。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对于我多次应邀到晋城讲学和出席一些书法展览的开幕式,对晋城书法有一些了解。晋城地处太行山脚下,其書風多以“雄浑、厚重”标新三晋書坛。

从唐楷入手,又浸淫于篆隶,在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山西日报》等省级报刊也给他做过专题介绍。他能担任主席等职位,也说明他本人在创作以及组织能力方面,有一些影响力的硬笔書家。

写行書不能不寫草書;寫隸書不能不寫篆書。这是因为書體之間有源流、衍生之關係,一种技艺没有深入研究,不足以游刃有余。而且把草書結體用到行書里,把篆書結構放到隸中,则进一步丰富了創作技巧语言。赵俊峰说他前几年写草书较多,而近年则临写行书较多,这种现象很正常,一味地写某一种体例久了难免会产生腻烦心理。如果能跳出行筆再返回来去写,就会发现你的行筆已经不是原來那樣了。

林语堂说:“book art is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ook art is the basis of Chinese aesthetics.” 一个人喜欢上这种艺术是幸运的事,如果能一辈子从一而终,那就更是幸甚至极。但是,不仅要掌握技术,还要涉猎文学史学哲学等知识层面来支撑,所以,“技进乎艺”,而且还有“艺进乎道”。因此,要成为真正好的画家或者刻字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达到更高水平。此外,从我的经历看,每个人的品质都应该随着时间增长,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去做到的那么简单。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