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案的数字姓名学分析

朱元璋,据说元朝有个规矩,普通百姓取名,要依据父母年龄之和或者兄弟排行,也就是说,名字是一堆数字编号。果真如此,还是以讹传讹了呢?朱元璋家三代的名字都跟数字关系密切。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很怪,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也怪,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重八”就是“八八”,也就是说,朱元璋又叫“朱八八”。由此可见,朱家三代都跟数字关系密切:祖父是一,一父亲是五十四,一孙子是八十八,全是一百以内的自然数。

为什么要这样取名呢?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老师解释道:朱元璋及其父祖生在元朝,有一个规矩,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来命名。当年明月老师给了解释没给出处。

我上网去搜寻了下,这个解释其实有一定根据。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第五卷写道:“ 元制,大族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意思是,在元朝禁止老百姓取正式名字,只让他们按照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龄编个号。俞樾还举出道光年间绍兴一带的取名风俗为证:“近年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四五。”

照这个逻辑来看,如果我们假设这套系统是在用,那么可以推断出每个人被赋予的一个唯一标识码。这意味着,每个人都会被分配一个独特且不变的身份代码,不论他/her/它是否活跃于社会领域或政界。如果这一点成立,那么这些身份代码将成为一种权力工具,可以用于监控、管理和控制社会成员。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即便这样的制度存在,它并不一定会导致完全封闭或极端的情况。在历史上,有些地方可能确实实行过类似的系统,但并没有广泛普及,因为这需要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以及高效率的大规模数据记录技术。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人们对隐私保护、自由选择和社会地位等价值观念的心理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如何影响他们接受这种制度安排。

总结来说,用数字作为姓名的一种风俗,并非仅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而是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现象,它反映了人类对于秩序与结构追求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理解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综合考量文化背景、经济条件、政治制度以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