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后,皇室公主的下场多样,但有几个规律可循。首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叫朱重八,其父朱五四和祖父朱初一的名字与数字也有密切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元朝规定普通百姓取名要依据父母年龄之和或者兄弟排行。不过,这种说法在史料中并未得到直接证实。
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提到,元制规定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但这种制度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如何,却需要进一步考证。
实际上,有些历史人物确实在用数字作为名字,比如张士诚被称为张九四,他的名字可能也是基于父亲母亲年龄相加或者同族兄弟间的排行。同时,从常遇春、汤和等人的家谱来看,他们的手足或曾手足也使用了类似的命名方式,如常四三、汤五一等,这些都符合“以数目字为名”的风俗。
然而,并不能确定这种风俗是否源于官方命令。从现存文献来看,《元史》、《元典章》和《通制条格》中并未发现相关法律规定或政策条文。此外,即便如此,一些非官非士的人物仍然有着正式姓名,而不是只用数字编号。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用数字取名并不仅限于元朝,而是一种更早期且普遍存在的习惯。在北宋的一份收养文书中,就记录了一位史四三,这样的命名前辈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南宋时期的一部《名公书判清明集》,亦有记载民事案件当事人使用了类似的命名前辈。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还是从具体个例分析,都无法得出一定结论,说 元代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来命名这一说法似乎有些牵强。此外,用数字作为名字,不但存在于正统家庭,也见诸於社会各阶层,使我们对这个问题产生更多疑问而非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