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他的学问很渊博,曾担任魏国宰相长达十二年,是合纵抗秦的主要组织者和支持者。他与庄子是至交好友,有着深厚的学术交流。惠施主张广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来从中总结出世界的规律,他的著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而为后人所知。
在一次被召回魏国担任宰相时,惠施在途中不慎跌入水中,被船家救起。这段经历后,惠施与船家的对话反映了他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决心和能力,也显示了他对于自己才能和责任感的坚持。
另外,《战国策》记载了一个关于惠施的人物故事,当时张仪排挤了惠施,而楚王却接纳了他。冯郝劝说楚王帮助送回惠施到宋国,这样既能避免与张仪之间的矛盾,又能使得惠施感激楚王。此外,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田需因为受到魏王器重而告诫其要注意周围环境,以防不测,因为即使是一棵杨树栽下去也容易生存,但如果有人拔它,它就难以生存。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一个人在朝廷中的位置,不仅需要个人能力,还需要良好的关系网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地位。
尽管现在无法直接阅读到他的原著,但是通过庄子的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历物十事”,这是一系列关于宇宙万物本质的问题,如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以及天地山泽平等问题。这十个命题展现了他对自然界深刻理解以及哲学思考之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