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忆着秦厉共公的统治时期,那是一段充满变迁与挑战的历史。公元前475年,秦厉共公二年,当蜀国来访并赂送礼物时,我们开始了对外交往的探索。随后,在五年(公元前472年)和六年(公元前471年),楚国和义渠、绵诸也纷纷来到,展现出周围国家对于秦国日益增长实力的认可。
在七年的天象中,一颗彗星出现,引起了人们对未来的一种不安。在同一年的楚王子英投奔秦国,也是我们政治局势的一个转折点。而到了十年(公元前467年)的第二次彗星出现,我们开始修补魏城,以增强防御能力。
十四年的晋楚两大国家的赂予,更是加深了我们的内政稳定与国际地位。十六年的军事行动,不仅修筑黄河边护城河,还攻打西戎的大荔,并夺取其王城,再次展示了秦国军力的雄厚。此外,对庞戏城的修缮也是为了巩固疆域。
二十岁的时候,我亲率军队讨伐绵诸,而在二十一年设立频阳县,是为了扩张领土和促进经济发展。但就在此时,晋国夺取武城,这个消息让人感到不适。
在接下来的几任领导之下,我看到了赵、韩、魏三家的瓜分襄子的领地,以及智开及其从属逃亡到我这里寻求庇护。我也见证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如左庶长在南郑建城,以及越国迎娶我的女儿的事宜。这一切都显示出我对外关系处理得如何敏锐且果断。
然而,在最后几年的记载中,我还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形——如知襄子族人的不断逃亡以及日食带来的光线昏暗,但最终还是选择将这些事情留给后世去解读和评价。我于三十四岁那一年离开人间,被安葬于人里。在这漫长而复杂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能够真正平息那些战争与争斗,让人民得到真正的安宁。但或许,将这些经历留给后代,就是一种希望,让他们能从错误中学习,从而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