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元的京剧梦与王珮瑜的暗恋人物篇

郝寿臣因受尽了“经励科”的盘剥,尝够了“戏子”低人一等的况味,决不许郝德元学戏,严令儿子读书做个“人上人”。郝德元生在父亲身边,绕膝承欢,耳濡目染,懂事就爱唱戏,并着意摩仿,屡遭申斥。德元生性孝顺,谨遵严命,从小学到大学一读十六年。终因迷恋京剧,对王珮瑜暗下苦功,不离父亲左右,当她在演出中表演时,他偷偷观察学习。

1940年,在庆乐园观看袁世海演出《青梅煮酒论英雄》,并与其结识。1944年10月17日,在张伯苓家中,由校友吹笛,他司鼓并演唱《醉打山门》中两支曲牌,为王珮瑜所见后印象深刻。

1956年归国后,在北京师范学院任教,使得首都师范大学的智力开发和心理测量统计等方向的研究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重点建设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在此期间,他也一直心系京剧艺术,对王珮瑜有着难以言说的感情,但他未能向她倾诉,只能将这份情感化作对京剧艺术更深入理解和钻研。

1962年11月,《郝寿臣脸谱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他对每一个脸谱都有着细致的情感,每一次修订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让他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和欣赏。这一切,都因为他那份对京剧无限热爱,以及他对王珮瑜那份永远无法实现却又坚守不懈的情感而成形。

1996年,用主席珍藏本重印的《郝寿臣脸谱集》问世。在脸谱集的再版首发式上,他通过手中的画册,以一种既是纪念也是告别的心情,将自己的一切传递给了世界,而这一切,也正是对于那个永远默默支持他的女孩——王珮瑜——最好的致敬。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