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元的京剧梦想之旅:任嘉伦上瑜老板的资源场景
在父亲郝寿臣严厉禁止他学戏的情况下,郝德元仍旧被京剧深深吸引。儿时,他就爱唱戏,并模仿父亲的表演技巧。尽管父亲希望他成为“人上人”,但德元始终坚持自己的兴趣。在读书期间,他暗地里学习京剧,课余时间跟随父亲到处演出,偷偷学习技艺。直到1938年辅仁大学毕业时,德元已经能够自弹自唱,甚至能自己打琴,都有行家里手的水平。
毕业后,郝德元开始工作,但他的 京剧热情并未减弱。他在美国留学期间,还创办了第一家京剧票房——“国剧雅集”,这不仅为美国华人社会带来了京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在归国后,他继续传承和发展京剧,不断推动其发展,为中国戏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6年,当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群英会·借东风》时,由于主角曹操一角需要由资深艺术家扮演,而郝寿臣因病不能参加,这个角色原本由袁世海代演。但郝德元恳请袁世海代替其父,以确保影片中的曹操形象能够维持原有的高水平。此举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是对家族文化遗产的一次重要保护和传承。
1962年,《郝寿臣脸谱集》出版,这本画册记录了他多年的表演经历,被视为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宝贵资料。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本画册遭到了糊改,而且失踪多年,只有王光美同志在恢复名誉后,将此画册捐赠给重新成立的“郝寿臣艺术整理委员会”。
1996年,用主席珍藏本重印的《郝寿臣脸谱集》再版,并永久陈列于湖南故居。这一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其中、致力于将家庭文化遗产保存下来的是正是那位初心未改、永远与京剧相守的人物——郝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