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佑君京剧盛宴孙志宏票友共赏

在那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天津港务局,孙志宏的父亲是一位擅长胡琴演奏的人物,他自幼便在一个充满音乐与艺术气息的家庭中成长。12岁时,父亲请来了一位常客孟昭霖,这位吊嗓高手不仅教导了孙志宏唱腔技巧,更是灌输给他一套严谨而独特的表演理念。孟昭霖告诉孙志宏,要拒绝那种过度装饰音色的“包音”,避免拖沓无力的行腔,让每一次吐字都能够清晰地传达剧情和人物的情感深度。他强调,要紧凑、有节奏感,就像学习余派或杨派那样,将每个字点精确到极致,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18岁时孙志宏拜入周福隽门下,那时候周福隽已经是71岁高龄的一个学术巨匠,是民间组织“余叔岩研究会”的会长。在那里,孙志宏对余叔岩创作的一些经典作品如《十八张半》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自认为能够模仿得相当不错。但当他将这些知识带到周福隽面前时,却遭到了对方严厉批评:“你唱到的每个字都不正确!要真正掌握余派,你必须彻底改变自己,把其他一切忘掉。” 周福隽用坐标图来形象化地解释唱腔,每个小节线上的音高,都被详细画出来,以至于每个字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和感觉。

经过6年的刻苦训练和不断实践,当周福隽去世后,孙志宏已经掌握了《乌盆记》、《战太平》、《失空斩》、《打棍出箱》等12部京剧作品中的核心技巧。2000年,他又通过人脉介绍拜访了另一位京剧大师杨乃彭。在杨乃彭的大师指导下,再次学习了《坐宫》、《碰碑》的精髓。这段经历让孙志宏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也为他的京剧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