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柔区教科研中心的实验室里,赵淳生教授正以他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超声电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我国第一个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他带领团队研制出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超声电机,这些设备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智能炮弹、医疗仪器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赵淳生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做访问学者,在那里他发现超声电机对航天器也有巨大的用途。于是,他放弃美方给予的优厚待遇,独自一人回到南京。他与硕士生、一位博士生和博士后共组成的小团队,在一个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不到一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能够实际运转的超声电机。
尽管面对两次癌症手术后的艰难治疗和化疗过程,但赵淳生的毅力并未减弱。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还完成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并且将实验仪器搬回家中继续进行实验。最终,他不仅获得了多项奖励,还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即便经历过三次失败尝试,对于将超声电机产业化而言,没有一刻停下脚步的是赵淳生。在前三次失败之后,他创建了南京航达超控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为嫦娥三号至六号以及墨子号卫星提供关键部件。此外,该公司还研发出了“四超一特”型高性能超声电机,该产品被用于行云二号卫星01、02星中的激光通信系统,为我国正在开发空间激光通信终端提供了一大帮助。
对于自己被选为“最美科技工作者”,赵淳生表示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承诺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彩。这段故事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如何通过不断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