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苏少卿乃京剧史论研究之大家为京剧票友所尊敬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苏少卿毕业于徐州师范学校,被聘为徐州第一小学教师。然而,他的热情不在于书桌,而是在于京剧舞台。故他辞去了教职,前往北京深造。在那里,他遇到了许多知音,如教师王玉芳和书法家张伯英,他们的支持让他的梦想得以实现。

1927年,苏少卿再次来到上海,此时,他已是位有经验的京剧表演者。他担任高亭唱片公司的一名员工,在上海、北平、天津等地录制唱片,并主持票房活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成为多份报刊如《申报》、《文汇报》、《戏剧月刊(大东版)》的特约评论家,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戏曲知识和历史故事。

1932年,苏少卿创办了“无敌播室”,每晚在李树德堂电台播出三四个小时的京剧节目。他不仅自教老生戏,还广邀名伶来放送,开启了一段新的电台教育与文化传播时代。此后数十载,他一直坚守着这一岗位,不断出版文章和书籍,如《戏剧月刊》,并指导业余京剧组织,使得这门艺术得以流传至今。

除了这些,苏少卿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无论是在俭德会、港务局还是暨南大学、交通大学,都有他的身影。他创办了两所票房——“国剧研究会”和“苏声社”,吸引了众多爱好者,每日都能听见他们讨论 京 剧 的 美 和 艺。直到1965年他离开上海,这一场景才逐渐消失,但苏少卿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个坦荡的人物,苏少卿对金钱没有太多追求,但对古玩旧书却充满热情,每天必定夜读。这份热爱也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如《大戏考》(大声第—版)、《袖珍戏考》、《戲劇月刊》等作品中。他倾注毕生的精力,将自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京剧这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