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卿京剧史论研究者与票友之称犹如一位名家在京剧名段演唱会上激情洋溢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字与舞台之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苏少卿毕业于徐州师范学校,便被聘为教师,但他心中有个不为人知的梦想——学唱京剧。尽管父母反对,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但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得到了老师王玉芳和书法家张伯英的资助。他在北京学习京剧三年,终于完成学业。但当他要上台演出时,却因身高过高,衣物都无法合适地穿戴,这让他的京剧生涯一度陷入了停滞。

1927年,他再次来到上海,并在高亭唱片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那里,他负责录制唱片、主持票房以及组织演出活动。此后,他继续撰写戏剧评论、考证和梨园掌故文章,为《申报》、《文汇报》、《戏剧月刊》(大东版)等报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32年,他得到了家庭工业社的资助,便创办了一家名叫“无敌播室”的电台节目。每晚三四个小时的播音时间里,他自教老生戏,并播出了讲剧坛评论、梨园掌故等内容。此外,每周末还邀请名伶名票会唱,让广大听众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这项工作一直持续至1965年苏少卿离开上海。

苏少卿的一生充满了对古玩旧书的热爱,每天必夜读,不求一官半职,而是专注于传播普及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艺术。他曾编著多部关于京剧的小册子,如《大戏考》、《袖珍戏考》,并长期担任各类业余京劇組織的指导。他以坦荡相待的人格魅力,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