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用膳习惯与百姓大相径庭,体现了宫廷饮食的奢华与程序化。内务府设有专门机构“御膳茶房”,负责管理皇室的饮食供应,每日所需食材均有严格的分例制度,以确保皇帝后妃的用餐不仅富丽堂皇,而且符合礼制。
烹饪方面,清宫厨师们遵循着严格的祖制,无论是制作八宝鸭还是其他菜肴,都有一套固定的原料配比和烹调方法,不容许任何变动,这种程式化的手法体现了对传统美食艺术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反映出清朝宫廷对于节俭的一种强烈追求。
每天早上6至8时,晚上2至4时,清朝皇帝便会进行一日两餐。据史料记载,在用餐前,皇帝都会先查看膳食单,上面详细记录了每道菜品由谁准备,以及是否需要更换,以备皇帝点评。此外,还设有赏赐用的几案,一些剩余食品可以被赏给他人,这也是对臣子的一种优待。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节俭的大乾隆时代,他对于臣下吃四个鸡蛋都觉得过度奢侈,因为一个鸡蛋价值达10两白银。而到了光绪年间,即便是一枚鸡蛋,也能达到30两白银。这不仅说明了内务府在物价上的巨额开支,更反映出了随时间推移,对于财政状况和民生问题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