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动叛乱,公开向建文帝开战。这样,大明王朝就进入了一场惨烈的“南北战争”。当时处于南方的建文帝,其手下已经无多少大将可用,而北方的很多将领都归顺了朱棣,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建文帝朱允炆算来算去,就只有年已65岁的老将耿炳文可以委以重任。于是,他被任命为北伐主帅,率领30万大军(其实只有13万)北上讨伐朱棣。
先说说耿炳文此人,他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其名气虽然和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等人无法相比,但也是战功赫赫彪炳史册。翻翻他的功劳簿看看吧。耿炳文算是朱元璋创业第一批员工了,他是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的一位老乡。他父亲耿君用跟随朱元璋作战,在长江战死,耿炳文承续父亲职位继续为朱元璋征战。
耿炳文打仗本领杠杠的。在公元1357年,当时长兴城内只有七千守军,而反扑来的十万敌军李伯升,被他凭借智慧和勇敢坚持一个多月,最终在常遇春配合下击溃李伯升主力部队,还在追击中歼灭敌五千多人。此战使得他威名远扬,也让他得到重用的机会。在以后历次的大型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与常遇春等攻取中原平定山西河北,并且击败乃儿不花,还南征云南。
这次派遣耿 炳 文 北 上 讨 伐 朱 棣 应该 是 明 智 的,最起码不是错误。这只是说明:建 文 帝 派 给 耿 炳 文 这 样 的 百 战 名 将 可 以胜 任 此 大 任。但 老 将 军 碰 到 了 新 情 况。 北 上 的 部 队 刚 进 入 河 北 就 遇 到 挫 折。
然而,这个缺陷导致后续更大的失利。当时张宝被俘后故意放回放风说要进攻真定,以此欺骗耿 炳 文 调动部队。当真定面临攻击时,由于部队刚好渡河时候不整齐,正巧遭到奇袭,使得部队大乱,“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但一旦成功收缩战线撤回真定城,便变得坚不可摧。而这一撤换极其要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引发更多挫折,最终导致白沟河惨败几乎全军覆灭。而如果能保持对这个老将的人选信心,用其制约燕王,那么可能不会出现如此悲剧性的失败。如果能从这些经历中学会什么,那就是不要因为一时失利而轻易改变策略,更重要的是保留并信任那些经验丰富的大臣们,他们或许能够带来转机点,让局势逆转。不过遗憾的是,一旦那位老兵离开了舞台,没有其他像样的指挥官能够接替他的位置,因此即便有这样的转机机会也未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