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精神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在内心的品质、心理状态或外在的成就上,要通过修养达到完善。太极拳是一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心性的修养方式。
有位哲人曾说:“守常用经、处变用权、修己以道、对敌以术”,这句话中蕴含了太极拳的精髓;强化自身,方能应对世间万物;明了道理,方可谈论技艺。违背道理而使用技艺,只会陷入困境,失去内心的清新和活力,不懂得自我反省,便容易出错,不察觉自然规律,则必然显得强硬,但终将累及自己和他人,这不是真正的人生修养之路。
那么,“修养之道”是什么?从字面上来看,“修”意味着美化与长远,“养”则指调节与培育。“道”代表着通往成功之路。这“道”即如盗贼一般,从天地里窃取万物,再由万物回报给天地,以此循环不息。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如何使生活更广阔,更完美?方法就是让个体生命融入大自然之间,用太极拳来改变气质,让生命光芒四射,为人的价值追求注入至高无上的完美。
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 道家哲学,同时也融合了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它体现了一种黄帝、大禹、庄子的哲学在武学中的应用。“静中常养灵虚气,动时绕有盘空意”,这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这一切都涉及到心性教育、传授知识、新旧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的问题。太极拳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自然流畅,无需过度张扬,也不需要过分紧张,这样可以使气血流通,使身心获得平衡,此乃修身;运气则是沉稳而不浮躁,一旦放松便不会感到压抑,或许连续不断,也不会因为器械而感到紧张。此乃养性;总结来说,对于习练者来说,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享受到这种“大人”的智慧或称为“身体感受”的学习方式,其深邃意义以及善良影响,将对个人带来巨大的益处。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几稀”,这个差异仅仅在于人类拥有自我意识,而动物只是被动接受环境。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将人类提升到与天地相等的地位,与其他生物不同,我们把人类提升到一格,将其置于宇宙文化意识中,让个体生命得到丰富发展。此形成为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有其独特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并加深理解,加深自己的悟性,使我们的了解更加深刻,这正如孟子所言:“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进入太极世界后,我们不能停留在简单打斗层次,而应当向内探索,最终达到精神自由空灵的心境或者崇高德行或者形而上的境界,每一步都更接近真实的人生境界。如果我们无法达成这些目标,那么可能是由于我们的内在基础不足,而且个人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最终未能实现个人的潜力发挥,即使只差一点点也不足,但花费一生的努力,也未必能够见效!
太极是一股浩瀚无垠的大气,它周流变化,却又柔软无边。在追求个人超越自身小我的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充分领略宇宙大舞台上的丰富情感,与所有事物建立共鸣,与宇宙本源保持联系,就像珠玉随意游走玉盘,无阻碍,就像一切圆满存在一样活跃!
易简工夫终久大,如同支离落叶意图漂泊,那些功名利禄或是文章德行,如果它们能够从我们生活主体产生,那么它们将既充实又光彩夺目,那才真正有意义,又值得追求!因此,在实践中保持原则并进步,是确保个体生命和价值观念稳定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做法。而当时事变化迅速,而我们的修为却始终坚持本源,不断前进时,当你站在现实挑战面前的任何时候,你都能够挺直腰杆,因为你的根基扎实,你才能自信舒展自如。你已经从“我练拳”迈向“拳炼我”,到了熔铸身体与精神的一个阶段,从此开始了一场永恒的学习旅程。在这里,你不但学会了武术,还教会了人们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说习练太极,就是为了塑造一个终身学习型的人生路径——它既塑造人们,也成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