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生长在黄梅戏发源地安庆市怀宁县农村,程学勤耳濡目染于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黄梅戏团体演出和传唱的民歌。童年记忆中,他跟随瞎眼算命先生边走边拉二胡10里路,深受音乐魅力所吸引。中学时期,他每晚坐在门口聆听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排练,直到散场。
不仅如此,程学勤还自学学会拉二胡,并在12岁时亲手制作了蟒皮二胡。1954年,他被招入民众黄梅戏剧团担任主胡演奏,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大转折点。在与著名作曲家时白林相遇后,他开始涉足作曲领域,并凭借一心想写出《春香传》般佳作而努力学习乐理和黄梅戏知识结构。
半个世纪内,程学勤创作了204部作品,其中包括大、小合集多样化的 黄梅戲。他不仅为四集电视剧《明月清照》撰写配乐,还获得了多项奖项,如1984年的《渖婿招婿》获安徽省首届戏剧节一等奖、1990年的《山乡情悠悠》获“2000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戲曲片奖”。尽管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并不多,但深受老百姓喜爱更是他最大的荣耀。
通过对程学勤个人经历和成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创作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承诺。他坚持保持原味唱法,不断追求有个性、有生命力的作品,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段历史性的旅途,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艺术道路,更映射出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变迁过程,是探索黄梅戲發源地傳統藝術與現代發展之間互動關係的一个宝贵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