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不太遥远的1963年,我与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文系携手共度了四年的美好时光。那时候,京剧还未走向商业化,而是纯粹地充满了艺术的灵魂。我的名字叫章诒和,那个时代的我,就像是一只初次展翅欲飞的小鸟。
毕业后,我如同一颗被释放的小球,在文化大革命中飘荡。我曾经以为自己的生命轨迹会因为历史的波折而改变,但命运总有它独特的安排。在1979年的一天,我收到了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一个邀请函。这份邀请仿佛是一束温暖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在这里,我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一起探讨着京剧这门古老而又神秘的事物。我们的讨论从《师友集》开始,每一次翻阅那些书页,都能感受到我们共同的情感和智慧。在那里,我认识到,每一个字都是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与尊重的体现。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关于京剧、中国俗文学以及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著作,如《中国戏曲艺术通论》、《中国俗文学概论》和《中国戏曲》(主编兼主笔)。每一次协作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变数,有些事物虽然美好却无法长久。我记得有一段特别的心酸时期,那是我写下《往事并不如烟》的篇章。那是一个沉浸在回忆中的日子,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时候。通过文字,我尝试去捕捉那些已经逝去的声音,让它们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一些人对京剧失去了兴趣或完全不知道它为何重要时,我决定再次拿起笔来,为他们讲述一番。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下《伶人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的原因。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让人们重新发现那个让世间万象皆可表达的地方——京剧舞台。
这些岁月里,无论风雨,我的心永远与京剧相伴。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有些地方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样子,但对于我来说,它们依旧闪耀着那份最初无上的光芒。而现在,当你阅读这些文字,你是否也能感觉到那种不可言喻的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