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史与短命王朝和偏安朝廷纠结一起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免费阅读全文你知道吗

南京史: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免费阅读全文,你知道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南京与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它既经历了华夏最悲痛的羞辱,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最辉煌时刻。更重要的是,南京开启了我们民族胜利、复兴、改天换地时代之门。是这座伟大的城市,目睹过一个民族生存五千年的艰辛,保卫过这片土地上最伟大的文明,滋养过文化中最深邃温婉的一部分,见证过我们的历史大转折、大开端。

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世。在2500年的建城史上,它有450年作为国都存在,因此与北京、西安并称为三大古都。不过,这些定都的王朝多数短命夭折,而南京又屡经离乱和浩劫,因而给人们留下的是伤感之地、悲情城市等印象。

然而,我们往往只从历史细节和琐碎挖掘南京的气质和标签。伤感和忧郁似乎是这座城市宿命。但从宏观角度重读南京,把它放在国家民族历史长河里探寻其作用,我们会发现,它承载着更多救亡图存、繁荣文化、走向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救亡图存薪火相传

偏安一隅文化繁荣

不同于其他曾经古都,南京独特性体现在它屡次承担起中华文明“救亡图存”的使命。一旦中原遭受游牧民族冲击,南京成为了汉族文化避难所。一旦国家恢复大一统格局,它将这一文明火种交还给中原大地。

汉末以来,一系列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内迁,最终导致西晋灭亡。而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诸朝,以江流高墙抵御胡人入侵,为代表传统中国中心所在104年,是挽狂澜于既倒救华夏文明于江左的大雄关堡垒。当时黄河流域北方诸国统治者要么出自塞北鲜卑,要么与鲜卑关系密切,但正统汉文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保存下来。

唐末藩镇割据开启五代十国局,在其中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开国君主都是沙陀人,而契丹军力日增渗透扩张,使得汉族生存空间被挤压。而相较于五代,“十国”由于多定都中国 南方,被少受干戈影响,使得继承魏晋文化得以保存发展。大量移徙中的士子带来生产技术科学文化,使源自黄河华夏 文化在长江以 南薪火相传。在“十国”里,最著名的是定都于此的南唐,对正统汉文化来说,与北方礼崩乐坏文献俱亡形成对比,其儒衣书服未丧斯文发扬光大。此外,由金兵攻占汴 京徽钦二帝成为异族俘虏后的宋王赵构在商丘称帝渡江至建康府再次面对金兵威胁,并经过岳飞牛首山战役收复建康城,将天平恢复至原点。此后百余年金兵再无渡江之志,可见“临时之安”。

因此,无论是“五胡乱华”的数百年,或是在各个偏安期间,不论是东晋或是宋齐梁陈,每一次当北方被少数民族侵扰或占据时,一直是由此接受捍卫及滋养以汉为主体 的中原华夏 文明。这便如赵朴初先生所言:“六 朝时期,在这个位置上的正统与 文化上的中心近300年。”如果没有那座位于两岸的大 江 之畔 古城,也许整个漢族就会接受党项人的灭绝般结局,即使不那么悲情,我们也必须去想象一个忘记漢典唐章失去峨冠博带陌生的中國。因此,对一部文 明史来说,那里的角色恰好是在边缘却坚持自身生命力的守护者。而且,当我们回望漫长的人类旅程,从禹贡尧封到海内澄清,从固然雄才 大略到稳固民心,那种居家思念的情怀,又怎能不让诗歌成为他们的心声呢?

所以,当谈及偏安一隅中的文学盛衰,可以说每一次战争结束,每一次新政权建立,都是一段新的篇章开始。那份关于往昔美好的回忆,以及对于未来希望的一抹曙光,便成了诗人们笔下的风景线,让这些文字穿越时间,与今人共鸣,如同永恒不变的情感轮廓。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