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潮,惠施引领新时代宪法之光
【人物生平】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家、哲学家,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曾担任魏国宰相长达十二年,主张合纵抗秦,尊齐为王,是魏国联合齐国和楚国共同对抗秦国的主要组织者和支持者。惠施与庄子是至交,经常一起辩论,可谓棋逢对手,其学问深厚,被后世誉为“学富五车”。
【历史事件】
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期,由于东方各國支持,他重回魏國,并在魏惠王死后,因为外交事务被派往国家,与其他诸侯进行交流。在一次重要的外交任务中,因过河而不慎差点溺死,但幸运地被船家救起,这件事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哲学思想】
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国家。他主张广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来从中总结出世界的规律,如他的朋友庄子的著作中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历物十事”。他认为要想取得君王长久信任,不仅要有个人能力,还要防止人们在君王面前的诋毁。
【评述】
尽管恵施未能留下自己的著作,但通过庄子的记载,我们了解到他极具洞察力,对自然界万象皆有独到的见解。他对于宇宙万物之道探索深刻,对于社会政治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人际关系策略。这使得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位杰出智者,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人文精神典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