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不太遥远的1963年,我与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文系携手共度了四年的美好时光。那时候,京剧还未走向商业化,而是以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毕业后,我开始我的实习生涯,在一家小型剧团里工作,那里的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每一个角色都是我心中的独特朋友。
1979年,我被调至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里,我有机会深入学习和研究京剧,不仅仅局限于表演,还涉及到剧本创作、舞台设计等多个方面。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生活,也让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段时间里,我出版了几部专著,其中最让我骄傲的是《师友集》。这本书收集了一批优秀的戏曲评论和学术文章,它不仅记录了我与同行们的交流,也反映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考和探索。
除了这些,合著《中国戏曲艺术通论》、《中国俗文学概论》以及主编兼主笔的《中国戏曲》,这些作品都为京剧史上的某些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京剧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形式。
当然,个人成就离不开家庭支持。我曾写过两篇自传体散文——《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它们记录了我从艺路上的一些经历,也希望能通过文字将京剧带给那些对此知之甚少的人们。
回顾过去,如同翻阅一本厚重的情感日记,每一页都承载着无数汗水和泪水。但即使这样,我依然坚信,只要有人继续追寻这条道路,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