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剑仇:湘西护国独立军的创立与发展
罗剑仇,湖南大庸县人,1885年出生。青年时代,他东渡日本接受孙中山思想,并积极参与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在辛亥革命后,他在王正雅统领的湘武军中担任队长,一度被提升为连长。
1912年袁世凯篡夺政权并复辟帝制时,罗剑仇坚决反对,并加入了程潜领导的民义社。他回乡后,与留日同学屈髯、郑文光等联合,组建了湘西护国独立军,以抵抗北洋政府的统治。
1916年1月,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罗剑仇遂响应,并自任湘西护国独立军司令。他的部队迅速扩展至千余人,他们不仅制造了棕树炮和猪娃儿炮,还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如攻打永顺县城、击败北方政府派遣的部队等。
3月17日,罗剑仇率部进驻永顺松柏场,当夜即照会知事车赓起义反袁,但遭到拒绝。随后,他亲自率领部下直攻县城,最终成功占领,但知事车赓逃跑。
随着局势发展,罗剑仇意识到腹背受敌,便撤退至张家界。此时黔军已攻克麻阳、辰溪,而北方政府派出的200多名士兵企图偷袭张家界。罗剑仇预见这一情况,将队伍埋伏于岩板溪二面山上,在三十六拐处设伏成功地击败了北方士兵。
然而,由于武器低劣和伤亡重大,加之腹背受敌,不久后的战斗仍然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因此,在4月26日湖南四十八县代表召开护国讨袁大会后,由于病重而辞职,让出了领导岗位给程潜。但他继续在张家界建立根据地,并吸收哥老会支持,使得他的力量得到加强。
6月2日,再次围攻张家界时,他采取新的战术,即先占据高地,用抬炮猛轰城墙,最终成功占领城市。而王正雅最后一再失败导致其声望大减,而罗剑仝则因连战连捷而声名鹊起,其队伍一度扩充至3500多人。这段历史展示了一个英雄人物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领导着一支弱小但富有信念的人民群众与强大的中央集权势力作斗争,为他们争取自由与平等奋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