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南京,这座城市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它既经历了华夏历史中最惨痛的羞辱,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南京开启了我们民族胜利、复兴和改天换地时代之门。这座伟大的城市目睹了一代代人生存艰辛,保卫了这片土地上最伟大的文明,并滋养了我们的文化中最深邃温婉的一部分。
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闻名。在2500年的建城史里,南京有450年是作为国都存在,因此,它与北京、西安并称为三大古都。不过,大多数在此定都的王朝都是短命夭折,而南京城又频繁遭遇离乱和浩劫。
然而,这座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总是与短命王朝、偏安朝廷、伤感之地和悲情城市纠结在一起。但从宏观角度重读南京,把它放在国家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我们会发现,它承载着更多的是救亡图存、繁荣文化和走向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救亡图存薪火相传
偏安一隅文化繁荣
正是东晋和南朝对中国南方开发,使得隋唐经济得到比两汉增加一倍的来源,是隋唐文化得到比两汉提高一层的凭借。唐末藩镇崛起开启五代十国局,在“五代”期间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开国君主皆沙陀人,同时契丹军事力量日增,不断渗透扩张,汉族生存空间被挤压。而相对于“五代”,“十国”则因为多定都中国南方少受中原干戈影响,使得继承自魏晋的汉文化得以保存发展。在此期间,大量中原移徙至江左带来生产技术科学文化,使源自黄河文明在长江流域薪火相传。
公元1127年金兵攻占北宋汴京徽钦二帝成为异族俘虏同月五月康王赵构称帝两年后渡江到达南京宋高宗接受李纲建议准备以江宁为东都改建康府但金兵势不可当再次易手金兀术仅身免牛首山大捷之后岳飞收复建康城金兵仓皇北渡韩世忠水军镇江黄天荡拦截金兀术仅身免建康战役恢复天平重新稳定百余年间未再有金兵渡江意志。正是这场战斗保住了临时之安。可以说,“胡乱华”后的数百年凡北方被少数民族侵扰占据时,一直是在接受捍卫滋养以汉文化为主体中的中原华夏文明。这就是为什么救亡图存薪火相传恰好是对这一部文明史独特贡献的一个描述。
习惯于从细节琐碎去挖掘气质标签,我们往往忽略了这座城市更多面貌,更深层次意义。在宏观视角下,重读其历史,将其置于国家民族长河内探寻作用,我们将发现它不仅承担着救亡图存,更承载着繁荣文化走向复兴的大责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