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元,京剧票友与演绎者:父亲的艺道与学术之路
在当年,他因受尽了“经励科”的盘剥,尝够了“戏子”低人一等的况味,决不许他学戏。然而,他生性孝顺,谨遵严命,从小学到大学一读十六年。终因迷恋京剧,暗下苦功,最终辅仁大学毕业时,其父的唱念做表无一不摩仿得惟妙惟肖。
他的旅程并未因此而止步。在读书期间,他曾介绍燕京大学丁秉鐩结识杨小楼,这段经历虽被后人质疑,但其对京剧的热爱从未减弱。在1940年的庆乐园,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袁世海,并于1944年在张伯苓家中,与校友们共同吹笛、司鼓、演唱《醉打山门》,展现出雄浑笃实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取得美国纽约大学入学许可书和助学金,在美留学八年期间,不忘初心,对京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美国创办了第一家京剧票房——“国剧雅集”,这不仅为中国文化留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也为后来的华人社会培养了一批 京剧爱好者。
1956年,当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戏曲影片《群英会·借东风》时,由于郝寿臣病倒,而袁世海代替扮演曹操。这段历史虽然充满变数,但也凸显了他的家族对于艺术传承的一贯坚持。
1962年,《郝寿臣脸谱集》正式出版。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珍贵资料几乎消失无踪。直至1980年代,“郝寿臣艺术整理委员会”成立时才找回部分遗失物品,其中包括那本珍贵的脸谱集。而1996年,用主席珍藏本重印出的《郝寿臣脸谱集》再次问世,为后人的研究和继承提供了宝贵资源。
这一切都证明,无论是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还是一个艺术家的身份,都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大义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