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儒治国的一代明君
公元1307年,成宗铁穆耳病逝,皇位继承问题引发朝中分裂。皇后卜鲁罕和中书左丞相阿忽台支持安西王阿难答,而哈剌哈孙则拥立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其兄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得到了支持,与母答己一同赶往京城,最终与卫军闯入宫中,捕杀了反对派领袖。而海山在边境,他被迎立为新帝。
登基初期,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监国名义执掌朝政,并派使者迎接海山。但是,在他的建议下,海山最终确定了他自己的继承权。在东宫期间,他遇见了王约,被后者用儒学来教育并辅导。王约的影响深远,使得仁宗成为一个有着善政理念的君主。
武宗海山去世后,由于未能完全摆脱前任的腐败势力,当即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尚书省,将权力归还给中书省,并惩处当时的高官,以恢复地方行政秩序。此举极大地减少了中央集权下的弊端,同时也严格控制了诸侯和贵族的行为。
在1311年的正月间,他正式登基称帝,即“仁宗”。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又充满希望的转折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