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子文,楚国贤相,被誉为“忠”,在春秋时期担任三任首辅,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令尹是楚国宰相的职位,子文出身于若敖氏族人,名豰於菟(gou wu tu),字子文。在云梦泽北被母虎抚养长大,当时楚国将老虎称为“於菟”,喂乳则称之为“豰”。后来祁子发现他并将其收养。
《左传》记载,子文于鲁庄公三十年开始担任令尹,一直到僖公二十三年才让位给成得臣,在这28年中,他几次被罢免又被重新任命。斗子文曾经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因为体恤百姓,没有家中积蓄,但每逢朝见时,成王都会准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送给他,这成为后来的礼节。
有一次,有人问斗子文:“你为什么逃避增加的俸禄?”斗子文回答说:“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如果因为我的富贵而使百姓劳苦,那么我离死亡就不远了。”因此,即便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廉洁和公平,不徇私情,是楚国历史上治国安邦之雄才。
有一天,在市上买东西的时候,有人不但不付钱,还把卖东西的人抓起来。审问的时候,那个人很嚣张地说:“我是令尹斗子的堂弟,你们敢把我怎么样?”廷理本想依法审判,但听说对方是令尹堂弟后吓得连忙松绑,并连连道歉。然而,当廷理汇报这个事件给斗子文时,斗子文却命令廷理把犯人抓回来,并且严厉地批评了廷理,说他的行为违背了维护国家法律和秩序的原则。
此外,《左传》还记载了其他一些与斗子的关系或事件,比如当初放走犯人的事情,以及对待自己的堂兄弟等问题。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斗子的正直、廉洁以及对法律和国家利益的坚守。他虽然有着高超的地缘政治智慧,但在处理家族事务方面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情感智慧,如对堂弟的问题处理等。这一切都证明了他是一个深思熟虑、权衡轻重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心怀民生、敬业爱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