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聂毅新华社长沙5月3日电(记者张格、谢奔、周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归还共享单车时,明明在停车区域内,却被系统误判;和好友共享实时位置时,定位图标飘忽不定;等网约车时,发现人等不到车、车找不到人……
这些窘境,往往是由于定位精度不够所致。
如何让更精准的定位服务在更多场景得到应用?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究领域,来自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的“90后”副总工程师叶飞,正致力于北斗时空基准与增强服务体系基础理论及其高精度定位应用研究,让北斗能得到更广泛利用。4月29日,叶飞在单位研制模型算法。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从抬头望星、观测天象到推算历法,从司南到罗盘……亘古亘今,人类一直在探索获取时间和位置的最佳方式。
“北斗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予我们方向感,并帮助我们理解季节变迁。”叶飞说。
曾在乡间漫漫星河中寻找星辰,如今已成为守护者。十多年来,他跟随导师团队参与了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全程参与了北斗三号的监测评估,如今已独立带领团队承担相关课题研究。4月29日,在户外测试工作中,他展现出对技术无限热情。他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模型算法创新技术,使得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得高精度地理信息。”
他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成本高昂和用户限制。“传统方法需要大量计算资源,这严重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他指出,“但如果我们可以开发一个更加经济且灵活的解决方案,那么它将能够触及更广泛的人群。”
"我梦想着未来,每个人都能像站在夜晚仰望繁星点点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是束手束脚地依赖设备。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为这个梦想贡献一份力量。”叶飞说。
他的研究聚焦于提高GPS接收器性能,以便它们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地理数据。这项技术有潜力改变各个行业——从智能交通系统到农业生产,从军事部署到搜索救援行动。在未来的世界里,一旦这项技术得到普及,我们就可能看到一种新的现实,其中人们可以轻易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而无需依赖复杂而昂贵的设备。
尽管面临挑战,但叶飞坚信,他们即将实现这一愿景。他说:“科学探索并不容易,但最终结果会令人惊叹。如果我们持续努力,不断创新,我相信未来不会远,我们将拥有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地球。”
通过不断突破科学界限,将会使得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世界。而对于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来说,这样的愿景简直太好了——他们终于可以用真正可靠的手段来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在城市还是自然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