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黄梅戏音乐工作者如同电影龙女中的旋律一般流传千古

他的家乡流行唱庐剧,他小时候是浸润在庐剧的音乐中长大的。1958年他凭借拉得一手好二胡,以独奏《良宵》考进了安徽省艺校,整整学了三年庐剧音乐,学会了作曲。他说自己对庐剧的熟悉程度和喜爱程度都远远超过了黄梅戏,当初他的同班4个人后来只剩下他一人,别人都不学了,他依然在坚守,立志要为庐剧艺术做出点成就。然而就在他毕业时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学校却撤销了庐剧专业。当时学西洋音乐的何合浓被分配去了庐剧团,而徐代泉被宣布留校从事教学。徐代泉很不理解,以为领导弄错了,他认为按理应该把他分到庐剧团去才对。但学校领导说出的理由却让他心服口服:“我们是要为庐剧留一个种子。”但这个种子却没有机会发芽、开花、结果。省艺校直到1993年才招了一个庐劇班,这中间30多年徐代泉一直学无所用,没有办法,他只好下决心转向黄梅戲。但是,这两种戏曲之歌如同天上的星辰和地下的溪流,它们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情感诉求。

为了尽早掌握这一新的领域,徐代泉采取了一种笨拙而有效的手段——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在老师上课时,他一面听,一面记谱。不仅如此,由于功夫下得深厚,他比十几岁的孩子学习还快,最终成了教室里最活跃的一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教学方面,都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了每一刻,每一音符之中。

尽管这条道路充满挑战和困难,但是对于追求卓越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必经之路。而对于像徐代泉这样的人来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一生。一生的工作可以总结为三部分:教学、创作以及研究。在教学方面,不仅在本院教授,还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在创作方面,不仅编写电视节目,还涉及多个不同的戏曲类型;而研究则包括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副主编,并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

至今,在65岁高龄仍然活跃于舞台上的徐代泉,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音乐人之一。他曾经担任过安徽艺术学校、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戲音教研室主任近20年,现在虽然退休,却仍旧作为中国戲曲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继续传递着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这份执着与热爱,让他的名字成为黄梅戲音樂電視劇史册中的璀璨明珠,为世人所铭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