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姬姓,名不详,是燕昭王的儿子。燕昭王在位期间,将他立为太子。在他的父亲去世后(公元前279年),即位成为新的君主。然而,当他登基之初,就因为对将军乐毅持有猜疑之心,这种猜疑源于他认为乐毅在被立为太子的那段时间里,对他有些不满。此外,他还因忌惮兵败而对乐毅抱有戒备。
当齐国的将领田单了解到燕惠王与乐毅之间存在矛盾之后,他利用这一点实施了一场反间计。他散布谣言说:“齐国只剩下两座未攻下的城邑,因为齐国新任命的将领和新即位的燕惠王之间存在误解,而这使得他们拖延了进攻时间,并且留在了齐国内。”由于这些谗言,以及之前已经有的猜忌,燕惠王相信了这些话,并派出骑劫来取代乐毅,并命令召回乐毅。但是,乐毅预知自己的返回可能会遭遇危险,所以逃离并投奔到了赵国。
同一年,田单与骑劫交战,在即墨城下使用火牛阵大败了骑劫,最终导致骑劫战死。随着这次失败,所有失地都被收复回来了。而田单追击至河上,最终成功恢复了所有失地并迎接了齐襄王回到临淄。
此后的战斗中,由于悔恨自己错误地用骑劫替代乐毅,而最终导致国家的大败,燕惠王深感后悔。他也怨恨于音乐家琵琶女被人发现其美丽面容而受惊吓的事实,不愿意让赵国利用这件事情来攻击自己,因此决定向乐 毕致歉,同时斥责他,说:“我把整个国家托付给你,你以勇猛的心态,为我报答那份深仇大恨,使天下无人不知。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忘记你的功劳,只是在继承父业的时候,被周围的人所误导。而我之所以派遣别人代替你,是为了减轻你长年的辛劳,让你休息一下,与我商讨国家大事。但是,你却听信谣言,以为我们之间有一些误会,便抛弃我的国家投靠赵国。你这样做,或许是为了自保,但如何能偿还先帝对你的恩情呢?”
听到这些话后,乐 毙写了一封回信给他的君主,即著名的《报至尊书》。于是,他获得了安慰,也赢得了更多的地位和尊重。最后,他成为了两个强大的诸侯國——山东地区的一员重要顾问人物,从而继续影响着那个时代。这段历史展现出了一个伟大的英雄以及一个微妙的情感纠葛,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分故事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