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湖北襄阳人,1961年6月出生,是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全国公安书协会员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刘洪彪书法高研班2014级班委。现任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的一名警官。
马武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中国书法兰亭奖”优秀奖、“卫士之光”银奖和“公务员书法大展”银奖。他的作品被收藏于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等地,并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及其他国家展出。
马武的小我七岁时,就与刘洪彪同期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这意味着他是当时同时崭露头角的“同道”。随后,他又参与了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以及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重要活动,不断获奖,被襄阳市政府授予“隆中文化名家”称号。
尽管如此,马武并未满足于目前的成就。他主动请缨离开家乡到北京工作,以便有更多时间学习名家高手,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为他开设的草書高研班。在这段学习期间,他不仅提升了技艺,还更换了一种更加文雅和平和的生活态度,使得他的字迹更加精致松驰。
我的师友刘洪彪评价说:“现在,我发现马武近期谈吐更为平和,举止更文雅,其字迹也变得更加精致。这似乎是一种新的境界,一种宋人傅察所说的‘悠然得佳趣’。”这种变化正是我自己的追求,也是我对学员们期待中的境界。
关于我对汉字敬畏之心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民族智慧结晶的一个体现。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创造出了独特而美丽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传递信息,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艺术性。我相信,即使是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保持敬畏之心仍然至关重要,因为它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也激励着我们的未来。
临摹古碑帖对于任何一位真正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来说都是必经之路。这不仅是向先辈学习,也是自己不断提高技能的一部分过程。通过认真临摹,我们可以掌握古人的技巧,从而站在他们肩上继续前行,为我们的文化做出贡献。
我一直在思考,当今世界上的欣赏者如何能够从我的作品中获得愉悦?答案很简单,只要内容充实且笔墨表现恰到好处,便能触动观者的内心,让他们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启迪。这就是我坚持创作方向的地方——让每一笔每一画都传达情感,让读者沉浸其中寻找意义。
最后,我想强调,无论写得快还是慢,都有其优劣。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握轨迹形态,将意图完美呈现。如果速度快但结果完整,那即使速度再快也是可取;反之,如果慢却无序,则哪怕再慢也不值得赞扬。因此,在创作过程中的质量由呈现物象决定,而非速度本身所带来的感觉。此外,没有捷径通往成功,每位真正伟大的作者都必须付出辛勤努力来磨炼自身,以达到卓越的地步。而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与知识背景才是人们喜爱其作品最根本原因之一,它超越了技术本身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