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小小的试纸上滴几滴牛奶,只需肉眼就能看出T线颜色的变化,判断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是否超标。这项检测手段,在全国普及之前,是不可能的事。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震惊全国,那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沈建忠带领团队研发出快速检测产品,这是解决当时快速检测手段匮乏难题的关键。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相关产品是御敌“城墙”,沈建忠及其团队就是修筑“城墙”的人。在动物源食品安全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沈建忠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兽药、霉菌毒素、非法添加物都是小分子化合物,一旦超标就会对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但这些化合物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极低,如同沧海一粟。针对它们的检测工作,就是在大海捞针。沈建忠决心带领团队研究这个问题,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首先是要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这是第一位的。”
1980年17岁的沈建忠来到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他喜欢医学,最终选择了兽医系。“我喜欢医学,我最后选择了这里学兽医也是学医嘛。”回忆起当年的决定,沈建忠微笑着说。
20世纪90年代初,当一些科研人员开始下海经商时,沈建忠也曾迷茫过,但最终听从父亲劝告坚持科研道路。他组建自己的科研队伍,为守护舌尖上的中国打造出“铜墙铁壁”,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后来的科学家。
今天,让我们追寻那些见证了中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从无到有的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用热爱和汗水为我们的餐桌添上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