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忠臣朱大典,究竟是怎么死的?是不是因为他太爱国了,所以被迫跟着国家一起“去世”啦?我们来看看历史书上到底有没有他的传奇故事!
万历四十四年,朱大典考中进士,最开始被授任为章邱知县。虽然外放为官,但是他依然尽职尽责,后来因为政绩优秀,被提为兵科给事中。
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专权擅政,把控内外大权。当时许多官员,都不敢与魏忠贤争斗。甚至还有些官员,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能够更快的升官发财,依附于魏忠贤,成为魏忠贤的爪牙。
当时朱大典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却勇敢地站出来,上疏阻止魏忠贤、王体乾等人,请求以功荫封锦衣世袭之议。
崇祯帝继位之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遭到清算。崇祯帝起用了许多,当初受到魏忠责排挤,而不得不离开朝廷的大臣,朱大典也在其列。
崇祯三年,朱大典复位福建布政司右参政,不久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在担任山东巡抚之时,他曾督军与起义军作战,因为立下功劳所以升为右副都御使。
然而,在官方记录和记载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那些失节官员,而非像朱大典这样的坚守者。尽管名字普通,没有出将入相之能,但是在乱世之中,却坚持了大义,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最后一丝光芒。
最终,在隆武二年,当清军攻克浙东并兵临浙西的时候,一直坚守金华城的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行台督师——朱大人面对绝境,用火药自焚殉国。而他那如同烈火一般燃烧的心灵,以及那份宁死不屈的决心,让后人感慨万千,也让我们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变幻莫测的人间江湖里,对于那些默默无闻却坚守正道的人们感到敬意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