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枕头是一种睡眠辅助工具,其作用是促进更为舒适的睡眠。在古代,人们选择枕头时往往偏好材质较硬的物品,这种偏好在当时有着其独特的原因。关于“枕头”这一名称的由来,有着这样一段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因夜间读书打瞌睡,被书童发现后,用木质兵书垫起让曹操靠着睡得安然。此举被称作“枕头”,并逐渐流传开来。
古人对陶瓷枕的喜爱尤为显著,它们是历史上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枕头。瓷枕起源于隋朝,在宋朝达到鼎盛,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寻常百姓,都对之情有独钟。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高而硬的瓷枕,为何会受到如此欢迎,而不会因为坚硬而感到不适?实际上,这背后藏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追求文化与美学上的修养。在宋朝,当陶瓷业蓬勃发展时,便出现了陶瓷制成的人类寝具——陶瓷枕。这不仅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中,也成为卧室中的必备用品。当时文字用于表达个人风格和身份地位,一般软毛毯或丝绸如果要加装文字只能通过刺绣,但这极为繁琐且易损。而利用笔墨直接写在石膏或陶土上的文案,则能保持其原状,不受汗湿影响,更耐用、美观且富有艺术气息。因此,工匠们便利用这些特性,将诗句或者名言刻画到白色或透明色的窑器上,使之既不会褪色又具有高雅无比。
第二个原因,是消暑避热。在古代,没有现代化设备,如空调和电风扇,所以夏季炎热如何抵御呢?那时候人们就依赖于这些冷感较强的小型物件如冰凉的地砖或者水晶等。但对于女性来说,她们长发多毛需要晾干,那些厚重、高度、冷感强烈的小玩意儿成了她们理想的选择。她们可以将长发散开晾干,同时也方便梳理第二天醒来后的发丝,不但保持清洁,而且减少了时间浪费。
因此,可以看出为什么宋朝人会如此喜欢使用这种高度和材质特殊的东西做成的人类寝具。但若置身于现代社会,这样的设计可能并不实用,因为它过分坚硬且过高,对脊椎健康造成负担。不过,从收藏价值角度考虑,它仍旧是一个值得珍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