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黄梅戏的传承者徐代泉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之称呼反复显现其卓越贡献

徐代泉,庐剧音乐的遗韵与黄梅戏的新篇章:从庐剧到黄梅戏,一生探索戏曲音乐之路。他的家乡曾是庐剧的繁华地,他在那儿长大,耳濡目染于庐剧旋律。1958年,他凭借二胡独奏《良宵》进入安徽省艺校,从而开始了对庐剧音乐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他说自己对庐剧的情感和理解远超过了黄梅戏,但当时学校撤销了庐剧专业,他却被留校教书,这让他感到迷惑。但学校领导解释说,他们要为庐剧留下种子,即使那个种子未能迅速成长,也不影响其价值。

尽管如此,30多年里没有机会将所学应用,徐代泉最终决定转向黄梅戏。然而,由于两者风格迥异,他不得不采取一种笨办法——跟随黄梅戲表演班学生上唱腔课,并且比十几岁的孩子们更快学会。这份毅力和决心,让他成为编写艺校 黄梅戲教学曲目的主要人选。

一生中,徐代泉致力于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不仅在本校担任教授,还客座教授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在创作方面,不仅有电视电影配乐,还为60多部教学用歌曲作曲,其涉猎范围广泛,从黄梅戏到京劇、泗州戲等多个地方方言话劇都有涉及。在研究领域,他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并获奖。此外,他还以65岁高龄仍然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为后来的学子传授知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