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即位前的背景
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李隆基也被称为玄宗,他出生于公元628年,是唐太宗的长子。在父亲去世后,由于他年幼,因此由其叔父李治即位,即高宗。高宗统治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贞观之治”。然而,在这段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之后,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浮现。
玄宗登基后的变化
到了武周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驾崩后,她指定她的侄子李旦继承皇位,但很快就被废黜。接着,由武则天的女儿韦皇后摄政,并最终册封自己的儿子韦孝宽为帝。但是,这段短暂的韦王朝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公元705年的景龙四年,宇文融、张光辅等人发动政变,将韦孝宽废除,并重新拥立了五代君主之一的李显复辟。这次政变结束了韦王朝,也标志着唐朝正式恢复。
盛世之巅下的文化繁荣
玄宗上台之后,大力提倡文化艺术,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大花样。诗人杜甫、柳永等人的作品流传至今,其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外,还有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要方》,法律学者颜师古注释《汉法》,科技发明如水车、火药等,都在这一时代涌现出来。
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尽管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却掩盖不住内忧外患累积的问题。安史之乱起源于755年,当时安禄山以宠臣身份掌握重权,而史思明则是他的部将,最终导致两者之间矛盾激化。当初安禄山因反抗腐败和不满中央集权而发起叛军,以兵力包围首都长安城,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对整个国家造成极大的破坏。
悲剧落幕与历史评价
最终,在756年的宝应二年,玄宗逃离长安到四川建兴府(今成都),建立新的政府机构。而此刻,他已丢失了绝大部分帝国领土,只剩下一片狭小的地盘。他在四川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又迁往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名叫绵州的地方。在这里,他继续作为一个避难所生活直至死亡。在他的晚岁里,不仅失去了江山社稀,更失去了民心所向,无疑这是他的一生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