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哀公的时代,申包胥为表达对秦国的忠诚,哭泣于秦庭。这个时期,大国间争夺霸权的斗争正酣烈。大国通过兼并小国来扩大领土,并将新得土地分封给立有战功的大夫。大夫们因而获得了强大的势力,他们之间也常发生冲突。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各大国希望暂停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国的大夫向晋、楚两大国家奔走,试图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公元前546年,“弭兵会议”在宋国举行,晋楚两大国家以及其他几个国家代表齐聚一堂。这次和平会议后,晋楚双方订立盟约,对外共同推崇,以除去齐、秦两个独立之外,其余诸侯皆需朝贡于晋、楚。自此五十多年间,大规模战争几乎不再发生。
然而,在楚庄王孙子即位后的某个时刻,由于内部政治原因,楚平王决定废黜原来的太子建。当时太子建与老师伍奢正在城父镇守。为了防止伍奢阻挠,他先被召回京城,被诬陷参与谋反而遭囚禁。随后太子建逃离,而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尚都被杀害。
另一位儿子伍子胥则逃往吴国寻求庇护,但他带着复仇的心思,与郑定公勾结,却最终因背叛而死。而这段时间内,由于其形象被悬挂在各地城门口寻找,有传说称其愁肿头发白色。此后,他遇到了东皋公,这位好心人帮助他假扮成一个模样相似的官员成功越过关卡,最终安全到达吴地。
此类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中国古代诸侯之间复杂的情报网络,以及个人忠诚与背叛所引发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