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chī mù hǔ wěn
【成语故事典故】王莽,西汉末年的人物,以其阴险狡诈的性格和残酷无情的统治方式,被后人形象地比喻为“鸱目虎吻”。据说,在他掌权之前,他曾以抚养亡兄之子、衣不解带侍侯生病的伯父著称,这样的举动赢得了“孝”的美名,最终被推荐给孝元太后和皇帝,并被封为黄门郎。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莽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大司马并篡夺了皇位,但一旦即位,他便表现出了极其残忍的一面,大开杀戒。
【出处】关于王莽这种声色(声音与外表)的描述,可以在东汉时期班固所著《汉书·王莽传》中找到。班固写道:“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解释】这里,“鸱”指的是鹞鹰,一种凶猛的鸟类;“吻”则是指嘴唇边。因此,“鸱目虎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相貌阴险凶恶。
【用法】
作定语:如在句中使用此词组,如“他的眼神像‘鸱目虎吻’一样冷酷。”
形容奸狠凶恶的样子:如描述某人的行为或表情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如“他的言行就像‘鸱目虎吻’,无人敢近。”
【成语举例】
“非直鸱目虎吼”,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提到,这说明即使是这样一个令人害怕的人,也不及真正的王莽。
“亦紫色蛙声”,这句话可能是在讥讽或批评某个人,其意思是说,即使有着如此可怕的声音,也不能和真正具有这一特质的人相比。在这里,“紫色蛙声”是一个隐喻,用来形容一种难以启齿的声音或者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