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新华社长沙5月3日电(记者张格、谢奔、周勉)你是否曾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共享单车归还时,被系统误判;与朋友分享实时位置,定位图标飘忽不定;等待网约车,发现人等不到车、车找不到人……这些困扰往往源于定位精度不足。
如何实现更为精准的定位服务应用?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90后”副总工程师叶飞正致力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究,让北斗能得到更广泛利用。4月29日,叶飞在单位研制模型算法。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探索获取时间和位置的最佳方式。
“北斗星自古为中华民族指引方向、分辨四季、决定时辰。以‘北斗’命名的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提供了时空基准与定位服务。”叶飞说。
从寻找乡间星辰到成为星空守护者,十多年来,叶飞参与了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并监测评估了北斗三号,如今已独立带领团队承担相关课题研究。4月29日,叶飞(右)与同事在户外进行测试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技术应脱下高冷神秘外衣,与普通民众生活相融合。“举个例子,我们使用传统技术提供精密定位服务,但这种双向通讯对服务器容量有很高要求,这限制了其规模化发展。”叶飞说。
他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模型算法研究推动高精度北斗定位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我努力解析星空奥秘,以助力地上用好。”他表示。
智能驾驶到通用航空,从精准农业到智慧城市。在他的愿景中,将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攻克突破,使得北斗系统应用前景无限,将成为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加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把利剑。
“实验结果或预期有落差,这是科研常态,或许像天上的南极座那样曲折蜿蜒,但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