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黄梅戏中的徐代泉犹如黄梅戏的旋律一般悠扬而深情

徐代泉,黄梅戏音乐的翘楚,他的家乡庐州曾是庐剧的舞台,那里,他年幼时就被庐剧的旋律所吸引。1958年,他凭借精湛的手艺——拉二胡,以独奏《良宵》考入了安徽省艺术学校。在那里,他沉浸于庐剧音乐三年,学会了作曲。他自称对庐剧了解和热爱都远超黄梅戏,但当他毕业时,只有他一人坚守,而他的同伴们纷纷放弃。然而,当时机不再适合他在庐剧团发展时,学校却突然宣布撤销庐剧专业,这让他感到迷惑。

学校领导解释说:“我们要为庐剧留下种子。”但这颗种子未能生根发芽。直到1993年,省艺术校才恢复招收庐剧班,这段时间内三十余载中,徐代泉一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最终只好转向黄梅戏。但与之相比,两者差异巨大,因此徐代泉采取了一种笨拙而有效的手段——跟随黄梅戏表演班学生学习唱腔课。他一边听,一边记谱,不仅快速掌握,还成为了教学曲目的主要作者。

这一路坎坷充满挑战,无论是辛苦熬日还是面对丰富多彩的音乐创作,都让人难以割舍。即便如此,由于戏曲音乐人才稀缺,对此类工作的人往往伴随清贫和孤寂。而徐代泉全身心投入创作,每遇瓶颈都会沉浸其中数日无眠。一旦作品完成,即使疲惫,也无法阻止那份满足感。

他的职业生涯可分为三个部分:教学、创作和研究。在教学方面,他不仅在本校担任教职,还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在创作上,他除了黄梅戏电视电影配乐外,还为60多部教学材料撰写了歌词,并涉及多个地区传统艺术;至于研究,则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主编“泗州戲”、“安慶弹腔”等篇章,并获奖。

谈及安徽地道的黃梅戲電視劇,其中又不得不提到徐代泉,这位65岁高龄仍然活跃于学术界的老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教育机构负责人,现在虽然退休,但依然作为客座教授继续影响着新一辈学子。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