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化学残留挡在餐桌之外: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笑看实验室的不为人知秘密!
在一片小小的试纸上滴几滴牛奶,只需凭肉眼观察T线颜色变化,便能迅速判断三聚氰胺是否超标。这种检测手段,从未想到会如此普及。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沈建忠带领团队研发出快速检测产品,解决了当时三聚氰胺检测手段匮乏的问题,这种产品开始向全国推广。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正如修筑城墙一样,为御敌提供防护,而沈建忠及其团队则是这些城墙的建设者。近日,沈建忠因其在动物源食品安全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兽药、霉菌毒素和非法添加物都是微量化合物,一旦超标,将对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而这些化合物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极低,即使每千克或每升食品中只剩下1微克,它们就像沧海一粟。在大海捞针般困难的情况下,沈建忠及其团队开发出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大规模检测工具,以应对这类挑战。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动物源食品中化学危害物残留检测产品几乎全由进口供应,每个试剂盒价格数千元。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快速检测试剂寥寥无几,其灵敏度低、稳定性差。受限于成本,大规模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不仅限制了检测试剂产业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的食品安全。
看到这一现状,沈建忠决心带领团队研究“在大海里捞针”的方法。他利用十多年的时间,使国产检测试剂盒价格大幅下降,从不足20%提升到80%市场占有率。
1980年17岁的沈建忠离开风景如画的家乡——浙江省桐乡市来到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进入该校兽医系学习。“我喜欢医学,最终选择了这里学兽医。”他回忆道。他以50门课程47门优秀成绩被保送至本校基础兽医学专业读研,并最终走上了科研道路。
1995年时,他曾尝试从商,但父亲劝说他专注于专业。当老师可以桃李满天下,他丝毫没有后悔。在他培养的180多位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中,不乏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他眼里,当老师可以桃李满天下,这带给人的精神满足,是任何物质成就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探索科学使用抗生素之道今天,让我们深入人心的是关于见证了中国动物源食品安全从无到有的故事。而对于见证这一路走得多么不易的人来说,如今让记忆犹新的,或许是山东省出口日本鸡肉被磺胺残留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这促使沈建863更加坚定地决定从事animal source food safety research.
1999年国家投入1400万元设立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以此为起点,他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关创新半抗原设计理论建立了一库容量超过500种资源库,还开发了一些重要兽药等快速ELISA试剂盒和胶体金试纸条等产品。此外,他们还将目光投向animal source bacteria resistance research. “如果不遏制抗菌药用,加上2050年因耐药性间接死亡人数将超过癌症死亡数量。”
未来,随着antibiotics in animal farming越来越普遍,他们继续追寻如何合理使用antibiotics的问题。2015年他们发现可转移mcr-1基因及其传播机制,并且进行了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