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至天宝十五载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公历9月8日),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帝,其祖母武则天与宰臣裴炎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废为庐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在他降临世间的前一年,他的祖母武则天与宰臣裴炎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废为庐陵王,其父亲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
垂拱三年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永昌年间,以太平公主之计,被迫过继予已去世的大哥弘嗣香火。载初二年五岁时,父亲被祖母废除帝位迁居东宫。
景龙四年回到京师长安。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这期间,他重视万骑的作用,并计划发动政变。
710年的六月庚子日申时,穿便服进入禁苑,与钟绍京等人密谋策划。在夜晚,当葛福顺突袭羽林营诛杀韦后党羽后,他们攻入内宫,将韦后斩首,并陆续捕杀其他反对派人物,这场行动史称“ 唐隆”。随后,他将此事报告其父亲相王李旦,而不向太子宋王告知,以免牵连他。此举得到成功,一方面平定了内部危机,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当同一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夜发动政变之后,由于功绩显著和忠诚无私,不久即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当那时候仍然未有太子的名分而仅是次男的时候,大臣们提议让他成为太子,但他坚决辞让,因为国家危急应先立有功的人,而非嫡长子。而最后由此原因睿宗决定立他作为新的太子,此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可。
景云二年的正月,他利用权力制约住了执掌实权的一方——太平公主,使她的阴谋计划无法实现,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基础。此外,由于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迅速崭露头角,最终在景云三年取得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即使如此,对待政敌仍旧保持宽容态度并试图通过妥协来解决问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尝试,都无法避免国内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国家衰败,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在这段时间里,他深知国家需要稳定,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和发展国力的基础,如任用贤相姚崇、宋璟等人,并励精图治,但遗憾的是,在晚期逐渐怠慢朝政,加信奸臣如杨国忠及宠爱杨贵妃,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国家由盛转衰。
到宝应元年的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被尊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並且因为康熙汗血宝马的事迹更常被称作“敬亭”,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然而,无论怎样评价他的统治方式或政策效果,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其掌握最高权力的那个时代,那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大帝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篇章——开元盛世,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强的一个时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