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犹如一位伟大的指挥者,在时间的长河中操控着千军万马,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篇章。然而,当中日宣战之际,清廷拥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水师,但在历时一年的战争里,除了广东水师派出三艘军舰北上参战外,其余水师都坐视北洋舰队覆没。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他们设立了集陆海军参谋和决策为一身的统帅部——大本营。而清廷则始终未设立统帅部,没有拿出应战方略,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李鸿章给出的指令是:“彼断不能无故开战,我不先与开衅。”他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不恃强所能了事。”这种试图占据道德高地的意图,让前线清军矛盾纠结,严重影响了坚决的勇气和信心,也因此直接蒙受极大的损失。
日本天皇亲自到达大本营,用行动向日本国民表明决心和信心。日军随军记者写道:“我陛下君临每个国民心中。我皇万岁!”日军禁止投降、战败剖腹的传统自此开始。
清军不战而溃的例子太多。在丰岛海战中,“济远”舰逃出战场,而“广甲”舰也随之而逃;平壤大战中,叶志超吓破了胆,一路狂奔500多里逃回鸭绿江;黄海海战后,大批官兵乘船逃跑,无人留守阵地。
整个战争过程中,日本目标明确:消灭北洋舰队,并通过巨大的胜利逼迫清政府割地求和。而清廷在整个战争中则是和战不定,没有坚决抗戰的心态,让前线将士无所适从。
最令人震惊的是南洋舰队曾请求归还其两艘舰船,因为这两艘舰船是当初到北洋参加会操的,不属于北洋舰队。尽管如此,这两艘舰船仍然被日方扣押,是因为它们是在实际作业中的,因此并不属于非战斗人员或非战斗装备,所以应当归还给原属主——南洋巡防区。但由于李鸿章等人的错误判断,最终这些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并未得到妥善利用,而是被敌手轻易得到了。这使得整个局势更加吃紧,使得最后更难以挽回损失。
总体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命令执行不当、组织指挥不足以及缺乏有效应对措施。此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国内外许多人对于这一事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是李鸿章个人的一场独挑大梁,而不是国家间的大规模冲突,因而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惨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