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1月21日,刽子手亨利·夏尔兴奋异常。他在天还未亮时就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后,穿上了红色的工作服戴上高帽准备去“上班”。他以“巴黎先生”为人称呼,但不知有多少人是在他的刀下找到了死亡。然而今天不同于往常,因为今天的任务是杀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可能是因为紧张,也可能是因为激动,他昨晚一夜未眠,但他一点也不感到疲惫,只是一如既往地精神抖擞。走在巴黎的街头,亨利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曾祖父桑松·夏尔,“我那个曾祖父选择做刽子手这个职业时,他可不会想到他的后代会亲手杀掉一个国王!”亨利心中想着,不禁有些得意和职业上的自豪感。
说到亨利·夏尔的曾祖父桑松·夏尔选择成为刽子手,这个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桑松原来是一名路易十四的手下近卫军军官,有着贵族出身。命运巧合,使他一次摔马之后,被人救起送到附近的一座房子里,那里的女主人玛格丽特长得漂亮又端庄,对桑松悉心照料。在热烈的情恋中,桑松只顾与姑娘约会,与她共度美好时光,却忽略了她的父亲是什么身份,从不问及。
正巧有一天,当桑松经过巴黎的“咸井广场”(当时处决犯人的地方)时,他发现玛格丽特的父亲正在绑定一个即将受刑的人物。不知何故,他的心上人竟然是个刽子手!这让桑松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考虑良久,最终决定与姑娘断绝关系。
几天之后,一直失魂落魄的桑松又回到了姑娘身边,说自己没有玛格丽特就活不下去,为此他和家里闹翻,还辞职不干了,决心带玛格丽特私奔。但两人刚开始收拾行装,就被老头皮埃尔·儒埃纳抓住:“你这个混蛋!你玷污了我女儿的贞洁。你必须娶她,并且做我的助手,将来接我的班。不然,我把你们两人都杀了!”
于是,在1688年的9月24日,桑松继承了岳父的衣钵正式当上了刽子手。这一家世代相传成为了著名的刽子手家族。
现在轮到亨利·夏尔站在刑场,看着前所未有的阵势:没有坚固栅栏,不许任何围观者越雷池半步;士兵们紧紧包围断头台,大炮严阵以待;黑洞洞的大炮对准各个路口防止保王党突袭法场。大约10点钟,一辆囚车驶入刑场,上面的国王缓缓下车。一位行刑官催促国王登上断头台,而两名助理帮忙解开他的衣扣。在颤抖、软弱之际,只因要保持尊严而硬撑着。就在斩首机旁,是由路易十六亲自参与设计并批准使用的一种斩首机,以斩首犯人的方式执行死刑——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在今日!
原先,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他们用的是车裂刑,即中国古代酷刑之一——五马分尸这种极其残酷而令人无法忍受的事例记载如下:一次,由于失误杀害年轻人的事件,让人们深刻反思过于残酷的地方法式是否真的能迅速结束生命而无痛苦?因此他们改用绞刑作为更快捷、更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手段。此举得到医生约瑟夫·伊里亚斯·约吉坦医生的支持,并最终通过议会决议实施。
1790年4月的一个清晨,在剧院看演出《埃蒙四兄弟》期间,该剧中的机器飞快砍下的木偶脑袋启发了医生另一个新主意。而第二天,便向第一位法国刽子的亨利提出了新的主意:制造一种快速斩首机器。当听到这一建议后,赫尼表示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可以试试制作这样的机器。
于是,又请德国技工多皮亚斯施密特制作了一台斩首机。而这次 断头台上的铡刀被改变成三角形,这也是由路易十六亲笔画图所示。这项改进后的 断头台一经使用便证明效果非凡,最终被正式采用用于处决犯人。此事也标志着历史悲剧的一个转折点,其余资产阶级家庭成员也纷纷遭遇相同命运,其中包括那些曾经同样推动该政策的人们,而仅有一个人——亨利• 夏尔独自一人完成2700多次斩首任务。
1981年,当密特朗政府取消死刑之后,这些昔日用于执行判决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博物馆,而那些历练过生活的小伙伴们,也因此“失业”。